实时要闻 当前位置: 实时要闻

观测太阳打喷嚏千眼天珠开启科学试观测!

发布时间:2025-07-10    作者:

央广网北京7月20日消息(记者鹤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报道,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制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经过半年的调试测试,已具备连续稳定高质量监测太阳活动的能力,脉冲星成像等射电天文观测能力得到初步验证,正式开启了科学试观测。

位于四川稻城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又称“千眼天珠”,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设备。“千眼天珠”由313部单元天线构成,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

观测太阳打喷嚏千眼天珠开启科学试观测!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图片: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除了“千眼天珠”,我国还有当今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可实现上亿公里外小行星和类地行星观察的“中国复眼”等大科学装置,他们在原理、功能上有何区别?去大科学装置所在地游玩,是一种什么体验?

00:00/00:00

白天拍太阳,夜晚看星星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牧夫天文学会理事长解仁江介绍,“千眼天珠”建在海拔3800余米的四川稻城县噶通镇的群山之间,是由313台口径6米的射电天线构成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这些天线平均分布在直径1000米的圆周上,圆周的中心架设了一座100米高的定标塔,能够向天线发射公共信号进行定标和校准。

“千眼天珠”主要用来拍太阳“打喷嚏”,即对太阳爆发活动进行高精度的成像观测。太阳外层大气日冕的耀斑、等离子体以及抛射释放出来的高能粒子流,对于地球空间环境会造成严重影响,损坏轨道上的卫星、破坏地球上的电网和无线电通讯。强烈的太阳爆发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级原子弹的能量。

太阳距地球约1亿4900万公里,这些高能粒子到达地球大约需要数十小时。而太阳发生剧烈爆发时,高速等离子体会在不同频段电磁波上出现,电磁波到达地球只需要8分钟。因此,通过观测能够提前1天至3天预测太阳爆发是否会到达地球,以及到达地球的时间如何,并可针对性地进行空间天气的预报和预警。

白天看太阳,夜晚“千眼天珠”还可以看星星。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团队,成功获取了连续射电图像序列,识别出脉冲星J0332+5434在图像中的闪烁,脉冲星定位精度达到1.8角分,初步验证了“千眼天珠”用于脉冲星探测的能力。

都是看天,“复眼”与“天眼”有啥区别?

除了“千眼天珠”,我国还有大名鼎鼎的中国天眼FAST和正在进行二期建设的中国复眼,解仁江介绍,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复眼是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建设的深空探测雷达,二期项目落地重庆市云阳县龙角镇中洲岛。如果说防空雷达是用来防敌机的,那么中国复眼就是“宇宙雷达”,可以实现上亿公里外的小行星、类地行星的观测,满足我国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地域形态感知等科研需求。

中国复眼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部具备三维成像和形变监测的深空雷达,而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射电望远镜。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雷达能够主动发射电磁波,而射电望远镜只能被动接收星体发射出的信号。

由于小行星不发射电磁波,中国天眼看不到小行星的存在,但却能观测到宇宙中最极端的天体或事件,如脉冲星、快速射电暴等。因此,中国复眼的建设可以称为是射电望远镜的补充。

哪里才是仰望星空的好地方?

复眼在重庆,天眼在贵州,千眼天珠在四川,西部地区似乎成为天文观测设施建设的集中地。解仁江指出,首先,西部地区较为干旱,晴天多、水汽少,有利于光学望远镜的观测。其次,西部地区城市稀少,电磁干扰少,对射电观测有利。加之西部地区高原高山较多,空气透明度高,也更有利于观测。我国的青海、新疆、西藏都很适合建天文台,尤其是青海冷湖台址,可以与国际最佳天文台址相媲美。

这些天文设施所在地也提供了丰富的研学资源。目前,中国天眼已经向公众开放,可以上观景台近距离观看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此外,四川稻城天文台周边也有天文科普设施,青海的冷湖镇也正在建设天文科普城。

解仁江表示,除了观看天文台,西部的很多地方也可以观看星星。每月的农历二十四到次月农历初六,远离城市的地方,天气晴朗的夜晚都可以看见满天星斗,时不时还能见到流星和人造卫星,甚至还能看到中国空间站划过天空。

友情链接

今日观点新闻网凭借自己多年对新闻独特见解,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新闻解读,包括实时要闻、科技资讯、体育赛事、汽车资讯、娱乐八卦、门事件等,寻找不一样的解读新闻就在今日观点新闻网。

Copyright (c) 2025 今日观点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据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行为请联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