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要闻 当前位置: 实时要闻

新闻有观点本周人物热爱无价导游爷爷让西安历史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5-07-08    作者:

央广网北京7月22日消息(记者王娴 刘涛)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陕西西安一位70岁的“导游爷爷”,讲着讲着就会“演起来”,手舞足蹈地向游客讲述景点文物的典故,引得游客捧腹大笑,也记住了更多历史细节。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对话导游杨建,听他说说那些讲解“名场面”背后的故事。

新闻有观点本周人物热爱无价导游爷爷让西安历史活起来

导游杨建(受访者供图)

00:00/00:00

记者:最近是暑期,讲解任务是不是比较多,主要在哪些景点讲解?

杨建:一般每天会有两三家旅行社约我,但是我赶不过来,只能去其中一个。如果上午下午都有导游讲解工作,那得工作七八个小时,忙到太阳下山。我经常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另外,像小雁塔(西安博物院)、大雁塔、大慈恩寺、西安明城墙、兵马俑、华清池这些景点,我也常去讲。

记者:这种手舞足蹈、声情并茂的“演绎”风格是怎么形成的?

杨建:我小时候性格很开朗,喜欢讲故事,听完广播或看完书都会主动讲给别人听。后来到了工厂,也经常与同事、朋友交流表达。其次,我从中学开始就参加文艺宣传,比如拉二胡、舞蹈、说相声、唱快板。另外,我在工作单位也经常做晚会节目的主持人,在西安做婚礼和晚会主持都有一定名气。经过这些经验积累,我开始琢磨怎么讲解得生动有趣,结合自己的性格、实践、经历,加上游客观众的反馈,才慢慢找到适合自己,大家也比较喜欢的方式。

新闻有观点本周人物热爱无价导游爷爷让西安历史活起来

杨建带学生参观(受访者供图)

记者:西安旅游,主打“历史”,把历史知识讲得有意思并不简单,您是怎么摸索出这条路子的?

杨建: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刚成为一名初级导游员的时候,讲解陌生的景点景区,注意力会放在如何把握导游词、辨认参观路线、记住文物的历史信息,就会少了些幽默生动的表达。随着业务熟悉度提高,“熟能生巧”,就把现在的风格练出来了,尤其是在比较熟悉的景点,我都采用边讲边演的形式。

记者:能不能简单讲一段,让大家感受您的讲解风格?

杨建:比如“草圣”张旭的《肚痛帖》这幅作品。话说有一天,“草圣”正在书房创作,突然肚子痛,他连忙喊夫人。夫人说,“夫君,不要紧,别着急,我扶您上床歇息”。张旭说,“不要,我今天肚子痛,你赶快给我研磨、备纸,我要写一个《肚痛帖》”。痛得越厉害,他就更加奔放癫狂,后来这幅作品成为公认的超一流书法,无人能出其右。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其他书法家没有他基本功扎实,二是书法创作最讲究有感而发,两种因素结合,才形成这幅千古佳作。

新闻有观点本周人物热爱无价导游爷爷让西安历史活起来

杨建在西安碑林讲解(受访者供图)

记者:在工作之余,您还坚持每天学习好几个小时,觉得有压力吗?

杨建:我现在是学校老师,还要培训新导游、接待游客,所以必须不断学习。俗话说,给别人一杯水,你自己要有一桶水。多年来学习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先苦后甜的体验,肯定会有压力,但还在能承受的范围内。我清楚自己的定位,就是想当一个好导游、好老师。这个目标比较务实,通过不断努力就能做到,我希望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记者:当专业导游,在您的人生规划里吗?

杨建:我是1953年生人,40多岁才考上初级导游证。最初是因为自己喜欢讲故事,后来了解到陕西文物的价值,这些专业高深的学问是我以前没有专门学习过的,也想借此机会提高自己。所以我从1999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2000年拿到导游证。得知考上以后,我开心得几乎蹦起来,仿佛我这么多年的热爱和刻苦学习得到了认可。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到中级和高级。我也比较有信心,只要我热爱、努力,就一定能做到。

记者:家人支持您做导游吗,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什么规划?

杨建:家里非常支持。我因为忙学习、忙工作,很少参与家务,家人偶有怨言,但总体来说都很支持我做导游,他们认为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也希望我做得更好,这也是我前进的动力之一。接下来我还想争取成为特级导游,不单是业绩突出,还要拿出独创性的研究,经过专家委员会的严格评审。我希望以此为努力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各方面水平,给游客更好的服务。

友情链接

今日观点新闻网凭借自己多年对新闻独特见解,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新闻解读,包括实时要闻、科技资讯、体育赛事、汽车资讯、娱乐八卦、门事件等,寻找不一样的解读新闻就在今日观点新闻网。

Copyright (c) 2025 今日观点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据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行为请联系进行删除